首页 >飞鸟 >观赏鸟 >鸟品种 >大斑啄木鸟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大斑啄木鸟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相关标签:

特征

雄鸟额棕白色,眼先、眉、颊和耳羽白色,头顶黑色而具蓝色光泽,枕具一辉红色斑,后枕具一窄的黑色横带。后颈及颈两侧白色,形成一白色领圈。肩白色,背辉黑色,腰黑褐色而具白色端斑;两翅黑色,翼缘白色,飞羽内翈均具方形或近方形白色块斑,翅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在翅内侧形成一近圆形大白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白色并具黑色横斑。颧纹宽阔呈黑色,向后分上下支,上支延伸至头后部,另一支向下延伸至胸侧。颏、喉、前颈至胸以及两胁污白色,腹亦为污白色,略沾桃红色,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辉红色。雌鸟头顶、枕至后颈辉黑色而具蓝色光泽,耳羽棕白色,其余似雄鸟 (东北亚种)。幼鸟 (雄性)整个头顶暗红色,枕、后颈、背、腰、尾上覆羽和两翅黑褐色,较成鸟浅淡。前颈、胸、两胁和上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浅桃红色。虹膜暗红色,嘴铅黑或蓝黑色,跗蹠和趾褐色。大斑啄木鸟是中等体形的䴕形目鸟类,体长在25厘米左右,翼展38-40厘米。本物种雄性与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区分特征,雄性额部、颊部、耳羽白色或淡褐色,具体的颜色会根据亚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头顶、后颈和上背、下背尾上覆羽均为黑色;脑后的枕部在黑色的底色上有一块醒目的红色斑块;这是区分本物种雄性与雌性的重要特征;两侧肩羽为形目的白色三角形;尾羽强劲有力两枚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具黑色横斑;飞羽黑色具白色斑点;颌部、喉部、胸部污白色,下腹部和尾上覆羽为鲜艳的红色。雌性与雄性相比近有一点差别即不具有枕部的红色斑块。虹膜红色;喙灰色;脚灰色,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䴕形目的鸟类大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为适合攀爬的对趾足。

生态

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园圃、树丛及森林间,为啄木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叩得非常快,好像击鼓一般。察出有虫时,就啄破树皮,以舌探入钩取害虫为食。索食时,从树干下方依螺旋式而渐攀至上方。鸣声尖锐,略似"滴栖"或"栖衣",常且飞且鸣。巢营于树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树上发现一个树洞,距地约4米。饲养管理、繁殖与斑啄木鸟相似。常攀援树干,用嘴急促地叩击树皮,当察觉到树干内有虫时,即啄破树皮,用舌探入,将虫钩出而食。飞行时两翅一展一合,有节奏地升降,略呈波浪状。每年繁殖期间,啄凿腐朽的树干为巢洞。每窝产卵4~5枚。卵纯白色,大小约为18.5×26.8毫米。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0~12天,育雏期约23~30天。

食物

大斑啄木鸟以各种昆虫为主要食物,它的舌非常长,连接舌的韧带在皮肤内头骨外从后而上地绕头骨一圈之后从一侧鼻孔进入颅骨并固定在颅骨中,因而他们的舌头能够伸出很长,捕捉藏在树木深处的昆虫。它们的食谱中占第一位的是鞘翅目昆虫的幼虫,其次是鳞翅目幼虫,此外半翅目的蝽类、蚂蚁也在本物种的食谱中,冬春季节昆虫活动较少,本物种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主要食物。

繁殖

大斑啄木鸟繁殖于每年的5-7月间,营巢于树洞中,它们营巢的树洞大多是雄鸟在枯朽的树干上凿出来的,在繁殖季节经常可以听到雄鸟连续而急促地敲击树干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可能是雄鸟在凿洞营巢,但更有可能是雄鸟宣示领域和招引异性的行为。每巢产卵4-5枚,卵白色。孵化期10-12天,育雏期20-30天。繁殖期4-5月。3月末即开始发情,期间常用嘴猛烈敲击树干,发出‘咣咣咣……’的连续声响,用以引诱异性。有时亦见3只 (两雄一雌)在一起为争偶而争斗,彼此搅作一团,上下翻飞,边飞边叫,直至另一雄鸟被赶走为止。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心材已腐朽的阔叶树树干上,有时也在粗的侧枝上。由雌雄鸟共同啄凿而成。每年都要啄新洞,不用旧巢。每个巢洞约需15天完成。巢洞距地高多在4-8m,有时亦高至10多米和低至2m。洞口圆形,直径为4.5-4.6cm,洞内径为8.5-10cm,洞深18-28cm。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仅有少许木屑。每窝产卵3-8枚,多为4-6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4-27mm×16-21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通体赤裸无羽,肉红色。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20-23天的喂养,雏鸟即可离巢和飞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