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飞鸟 >观赏鸟 >鸟品种 >介绍—八哥

介绍—八哥

相关标签:

俗名别名凤头八哥、寒皋、华华、了哥、鸲鹆、鹦鹆、中国凤头八哥

名 Crested Myna

拉丁学名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食性杂,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象、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体形特征体长约25厘米。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嘴和脚黄色额前羽毛耸立如冠状;两翅有白色斑,飞行时尤为明显,从下面看宛如“八字”,故有八哥之称;尾羽具有白色端。

食性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叫声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黄色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护    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