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英 文 名 Yellow-fronted Kakariki
拉丁学名 Cyanoramphus auriceps
地理分布 分布在纽西兰本岛的南岛和北岛上,及其附近邻近的岛屿上。
繁殖方式 卵生。与红额鹦鹉一样,容易繁殖,繁殖欲望很高,4个月即成熟,但在一岁前不要让牠们繁殖,整年皆可繁殖,一窝可多至4-12颗卵,通常只有5、6颗,孵化期19-20天,羽毛长成约35天,在幼鸟独立时,母鸟即开准备下一窝,不要让母鸟过度繁殖,幼鸟应不宜太晚移出巢外,否则亲鸟有可能攻击幼鸟。
习 性 在纽西兰本岛上主要栖息在山地的茂密森林内,一般来说,栖息地的海拔均较红额鹦鹉高,也比较喜爱在灌木丛中活动,较少出现在红额鹦鹉喜爱的开阔地区,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不像红额鹦鹉喜欢在地上觅食、活动,它们则是较爱待在树上,天然食物包含了嫩芽、浆果、花瓣、种子、昆虫等,它们似乎比红额鹦鹉更需要食用昆虫,繁殖行为同于红额鹦鹉,10-12月时繁殖,一窝5-9颗蛋 。
体形特征 23CM~25CM。 除了头部黄色的羽毛外,与红额鹦鹉并无外表上的差别,有些分布地区与红额鹦鹉重叠,体型则较小,共有2种亚种,在野外有时会与红额鹦鹉杂交,其后代的头部颜色会呈橘黄色。
食 性 天然食物包含了嫩芽、浆果、花瓣、种子、昆虫等
护 理 人工饲养的黄额鹦鹉不会吵杂,很快的就能适应环境及主人,啃咬力小,不过有可能发生原因不明的突然性死亡,提供混合种子、小米、榖物、蔬果等食物,也可使用矿物质与维他命的添加剂,在春天和秋天时维他命C 的提供需增加,尽量不要让它们过早繁殖,安静温和的个性与适中的体型适合当居家 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