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猫猫 >猫猫养护 >猫知识 >复旦虐猫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爱的教育

复旦虐猫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爱的教育

相关标签:

复旦大学研究生张某在半年内从宠物市场等渠道收集小猫,供其虐待。这种残忍的虐猫行为在网上披露后引起网友激烈的质疑和谴责,张在自白中解释“虐猫是自己愤恨时的一种发泄渠道”。针对此事,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在谴责这位复旦研究生的同时,反思动物保护,反思爱的教育,反思生命敬畏等等。

我知道,围绕这起让人心悸的研究生虐猫事件,一场宏大的舆论反思热潮将要重演:时评家的反思开头,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动物保护者、法学家、市民、人大代表、小学生紧随其后,驾轻就熟地把反思送上高潮。

所以说重演,因为近四年前类似的反思已上演过一次了,即清华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的舆论反思,如今回过头来看,那场反思可谓盛况空前:参与者众多,不仅有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法学家,还有市民、人大代表、政府官员等;话题厚重,从人文教育说到精神黑洞,从动物福利说到公民道德;角度全面:甚至反思到了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形式丰富,小学生以熊的名义给刘海洋写信,市民捐款为熊建纪念浮雕。

泼熊事件的反思确实可以说是高潮不断!但我总感觉这些迭起的“高潮”不是反思本身的高潮,而是参与者的高潮。喧哗的反思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法学家等人在理论阐述中达到高潮,媒体在新闻信息的轰炸传播中得到了高潮,大众在围观时达到了高潮--事件的外在相关者竞相在媒体上做反思状,而内在的相关群体,刘海洋那样的年轻人、刘海洋的教育者、生产出刘海洋的机制,这些真正应该反思的,并没有真正进入这场反思,他们的身影在喧嚣的登台表演中被虚化了。

是啊,反思那场反思,我们看到了“内在相关者”深切的反思了吗?盘点那场反思,嘈杂的声音,有几句渗透进了如今的人文教育、心理干预、法律保护?如果不是虐待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甚至都记不起曾经发生什么泼熊事件。那场反思更像一个空心的包装盒,一场形式吞噬了实质的舆论狂欢,众声喧哗的浮华表演之后,什么反思资源也没有积淀下来。反思是屠龙术,只是玩给人看的;反思是自慰器,只是为了让自己达到高潮。

谁在反思,反思什么,反思为了什么,反思后做了什么——显然,这些问题的形而上迷失导致了悲剧的重演。

如果那场反思是真正“内在相关群体”的反思,是社会内在的价值考问,我想,类似的悲剧不会变本加厉地上演,最起码复旦张某不会如何无知无畏;如果那场反思能真正渗透到教育体制、心理干预、法律保护中,人的心灵不会那么残忍,动物也不会那么无助。

围绕复旦张某虐猫事件,反思声已起,“爱的教育”、“生命敬畏”的声音很有些煽人情绪,这不过是在重复“刘海洋泼熊事件”反思中那些话语罢了,也只是评论家在追逐自己的反思高潮--接下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动物保护主义者、法学家的反思高潮会一波一波地涌来,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但高潮只是他们自己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