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鱼缸长青苔怎么办,青苔。原意是林下、树皮等潮湿处长出的低等植物,而鱼缸中的“青苔“是某些种较低等藻类的总称。“青苔”喜欢附生于玻璃或其他物体的表面,这一点与喜附生且附生选择性较差的皮毛状、毛发状藻等很容易区分。
(1)“青皮”。这是一种最有碍观赏、“最不能容忍”的厚皮状藻。当它长在鱼缸壁上时,像一张绿蓝色的牛皮纸糊在缸壁上,遮住了视线。其发生原因为水质肥(氮、磷皆多)、光线过强。因此,这种“青皮”与自然光有关。在强烈的自然光下,“青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好在清除比较容易,如果“青皮”已长了1个多月,则可以像剥纸张一样把它撕下来;但如果条件依旧,则几天后又长出“青皮”。要想清除“青皮”.就得把缸水排尽,配制高浓度福尔马林或一抓醋酸(有腐蚀性)溶液少许,戴上橡胶手套,.用长柄棕刷蘸着刷洗。如果玻璃缸是没用玻璃胶的.则可直接用生石灰等碱性剂进行腐蚀杀灭。“青皮”的传播途径,往往是到野外(如长满“青皮”的小河中)去采捞各种鱼虫或水草等带来的.这点应特别引起注意。除清道夫鱼外,一般草食鱼对“青皮”不感兴趣:
(2)“苔”。一般呈斑点状或斑块状附生于缸壁或光滑的叶面上,有时也连片长,手感较硬,颜色多为深绿色。因附着牢靠,所以用硬物勉强可从玻璃上刮除,但长在水草叶子上却不易别除。青苔鼠鱼对它无能为力,只有琵琶鱼能基本上把它刮除.但也不能根除。因为“苔”,发生的条件以光线强为主,水肥瘦为次(只有水太肥才长不了)。所以发生率比“青皮”高,但因不那么碍眼,所以即使是水草缸,人们也多只清除缸前面的,所以“苔”卷土重来是必然的。消灭的办法也只有清缸。清缸所用药剂同于“青皮”。染上“苔”的水草摘去有“苔”的部分后,要放在暂养缸中暂养1-2个月,确定无“苔”后方可移入原缸。因为“苔”传染力特强,可借风远途传播。
(3)黄膜。黄膜是一种呈弥漫状覆盖在缸壁与水草植株任何部位(向光的一面)的绿黄色膜状物。尤其是在水较济瘦或微碱性水中.其他水草或附生藻长势不好时.更容易发生。传染力极强.在一些高山岩石凹陷积雨水的地方也往往能见到此种藻体.看来“青谷”与黄膜都可以通过风来传播。此藻的危害是使其他水草和藻类窒息而死。根除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多种浮叶水草,如紫色芋、荷根、九冠草、小水芹等,遮住上方光线,1-2个月后由于光线少了,水环境也变了,黄膜基本消失;此时再清缸,移植长得快的水草.如小棵小水芹、牛毛毡、绿菊花、新青叶等作为先锋草,待未见藻害后种养其他水草。另一种是先摘除不易搓洗的茎叶等,把水草放于清水中搓洗干净;清缸、晾干,2天后注人养过鱼的水,种上新草.原来缸中草暂养在阴处老水的暂养缸中,观察一段,待确认无藻害后可移人缸。如果多藻害的水草茎、叶子不是很嫩,也可以用20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浴2次,每次时间为2-5秒(浸后立即放在清水中漂洗),能存活下来的水草一般已无附生藻。
(4)褐膜。褐膜是在光线较差的缸中,呈弥漫状孤盖在玻璃壁或水草茎叶上的褐色膜状物,属硅藻类。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草根部附近萌生的新芽枝,但其主要的危害还是影响观赏。好在这褐膜很容易收拾,用手、抹布等均可解决问题,但长在水草上也是很不好收拾的。根治的办法:适当加强光照,试增加日光灯等的瓦数,有时延长开灯时间也有效,或移至近窗的光线稍好(不是较强)处,一般一段时间后可以根除(要用手或布等抹去,否则不会自行消失)。也可用小琵琶鱼、小精灵鱼、平鳍鳅科鱼把它们吃掉,但黑玛丽鱼等是无能为力的。把褐膜晾干.颜色反而变绿,说明褐膜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传染性也相当强,不要以为光线好就不传染。
(5)“绿绒”。“绿绒”虽也喜欢生长在平整的玻璃或塑料器件的表面,但也经常长在老的茎叶上,去除困难。黑玛丽鱼只能抑制,吃去长的“绒”,青苔鼠鱼也只能吃去部分,只有琵琶鱼可以消灭玻璃与塑料上的“绒”。如果让琵琶鱼清除水草叶上的“绒”,水草叶子会严重受伤。因此是不可行的。“绿绒”的诱因也是张光和较肥的水。“绿绒”传染性比较强.但如果已经长出来了,则在强光下也能适应较瘦的水,而光线转弱还能支撑好一段时间。因此根除的办法要三竹齐下:一是控制光线‘可以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左右);二是水太肥时要及时对水,或种些长得快、叶子大的水草,如大宝塔、水萝兰、小水芹、红心芋、青荷根等;三是在缸中(不管是不是水草缸)投放青谷鼠负、小枯灵负、接吻鱼、琵琶鱼等.作为最后防线。
上述5种“青苔”在裸缸或无水草的情况下可用0.3-0.7毫克1升硫酸铜或0.3-0.6毫克/升二氯异氰尿酸钠。还可以用苔克能来清除。因苔克能既可杀灭“青苔”,又能促进单胞藻生长.所以应试验后再决定要或者不要把鱼移出缸外。而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