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一个因自闭而从不与任何人接触的女孩,在和一只小 狗做伴几个小时后,竟然面对闪光灯和摄像机镜头唱起歌来。
一个患有多动症、精神根本不能集中的孩子,事隔一年,竟还记得那只曾和他做游戏的小狗的名字……
这些都是真的。
您能想象吗?在我们身边,一批经过严格挑选的小动物正在帮助人们打开那些孤独的孩子的内心世界,甚至在尝试我们所无法做到的事---给予他们快乐和希望。在受益者们中间,它们被亲昵地称做“医生狗”。
贵妇犬“菁菁”和京吧“奔奔”就是这样两只“小天使”。上周三下午,它们又蹦蹦跳跳地跑进了新源西里小学特教班。见到老朋友,班里的9个孩子都活跃起来,围着它们在教室里跑着,叫着,忙着给它们喂 狗粮、送水。
这些孩子大都有一定程度的心智障碍,“医生狗”头一次到这儿,“菁菁”的主人张梦冬领着小狗进屋,他们谁也不敢过来。现在,还不到一年,他们就和小动物这么亲密,真叫家长高兴。
“医生狗”计划就是由经过专家严格检查的健康 宠物狗与有智力和心理疾患的儿童接触,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这个方法被证明确实有效。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对那些孩子来说,接触宠物往往比和成人交流要轻松。因为小狗毕竟不会像家长和老师那样批评他,更不会疏远他……
但是,并不是每一只宠物都能做“医生狗”。
中国农业大学高级兽医师潘庆山介绍,除了脾气温顺、愿意并容易和人接近等条件,“医生狗”还得具备特别强的忍耐力。这一条最难做到,因为家养的宠物一般都挺娇气,在按照国际惯例检查时,触摸狗的耳朵、尾巴等比较敏感的部位或者拉它的皮毛,如果受测狗受不了甚至跳起来咬人,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这种特殊体检的淘汰率高达70%。
的确,智障孩子的行为自控能力普遍较差,逗起狗来没轻没重。他们表达喜爱的方式有时实在让人接受不了。记者看到,有的孩子一刻也不愿离开小狗,当它想躲开的时候,他们就使劲地按着,有的甚至用力拽它们脖子上的皮套……
把小狗交给他们玩,难道主人能同意吗?张梦冬如是说:“菁菁”从小就跟着我们,整整六年了,怎么能不心疼?但孩子的行为有时就是无意识的,不能怪他们。 “奔奔”的主人关胜选则说,我早想好了,把“奔奔”留在家里,不过是自己的宠物,而现在,我们是带着它参与一项对社会有益的活动,意义是不一样的。
另据学校老师介绍,随着与“医生狗”渐渐熟悉,现在很多孩子有了明显进步。比如,班上稍大一点的同学已经学会了保护这些小动物,不准别人欺负它们,这在过去简直没法想象。这说明孩子们正一天天地从过去那种令人担忧的精神状态中走了出来。
然而,“菁菁”和“奔奔”这样的小狗实在是太少了。目前本市只有4只宠物具备这种“医生狗”资格,其中的一只前不久还随主人出国了。
据了解,在国外,“动物疗法”是很受欢迎的。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社区里,不但小狗,就连 海豚、马和兔子都可能成为对人们有所帮助的“动物医生”。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经常领着宠物参加公益活动的居民有数百位。而在咱们北京,由于各种原因,这项事业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更多市民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