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中文名: 涟纹吊
俗名别名: 涟剥(台湾)
英文名: Striated Surgeonfish、Striated Tang、Orange-dotted Bristletooth
拉丁学名: Ctenochaetus striatus
地理分布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夏威夷群岛、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n Islands)、莫尔登岛(Malden Island)、贾维斯岛(Jarvis Island)、奥斯垂群岛(Austral Islands)、拉帕群岛(Rapa Islands)和复活节群岛(Easter Islands)以外的海域。根据一张记录照片,显示在贝克岛(Baker Island,美属边疆群岛之一)可见其踪迹。气候带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30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群体产卵型
食 性杂食性
涟纹吊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8条背鳍软条(总数):27-31条臀鳍鳍棘:3条臀鳍软条:24-28条
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尾柄部有一尖锐而尖头向前之矢状棘。头小,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头状突起,上下颌各具刷毛状细长齿,齿可活动,齿端膨大呈扁平状。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各鳍条皆不延长;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内凹,成鱼尾鳍上下鳍条延长为丝状。体被细栉鳞,沿背鳍及臀鳍基底有密集小鳞。成鱼体呈暗褐色并泛蓝色和绿色,体侧具数十条蓝色细横线;背鳍和臀鳍鳍膜约有5条横线,头部及颈部则散布橙黄色小圆点;眼之前下方各有一白色斑点。与所有栉齿刺尾鱼属鱼种一样,涟纹吊的幼鱼和成鱼截然不同。幼鱼体一致黄色,胸腹部白色泛蓝。与其他体一致黄色的刺尾鱼科鱼种不同的是,涟纹吊幼鱼的背鳍和臀鳍具黑色缘带,嘴唇、胸鳍基部和腹鳍均为黑色,很容易分辨。此外,涟纹吊成鱼和黄眼吊成鱼(Ctenochaetus strigosu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黄眼吊具黄色眼圈,且尾鳍上下鳍条不延长为丝状。
注:因为食物链的关系,涟纹吊可能具有雪卡毒(Ciguatoxin),不能食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26cm
习 性栖息于礁盘、泻湖和面海珊瑚礁区水深1-3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珊瑚、岩石、通道或碎石堆底部之上。多半单独或小群生活,也会多种族成大群生活。主要以蓝绿藻和硅藻的表面薄膜为食,也会捕食各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是ciguatera食物链中的主要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