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族 >品种 >水族生物 >一字吊鱼简介

一字吊鱼简介

相关标签:

名: 一字吊

俗名别名: 红印倒吊(台湾)

名: Orangespot Surgeonfish、Orange spot Tang、Orange band Surgeonfish

拉丁学名: Acanthurus olivaceus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东印度洋的圣诞岛(ChristamsIsland)和科科斯群岛(Cocos-KeelingIslands)至夏威夷群岛和土木土群岛(TuamotoIslands),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豪勋爵岛(Lord Howe Island)一带海域。在印度洋中被二字吊(Acanthurus tennentii)所取代

热带,北纬25度和南纬25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群体产卵型

食  性藻食性

一字吊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9背鳍软条(总数):23-25臀鳍鳍棘:3臀鳍软条:22-24

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小,头背部轮廓随着成长而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各鳍条皆不延长;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弯月形,随着成长,上下叶逐渐延长。幼鱼体一致呈黄色,眼正后方具一不明显之橙黄色横斑,臀鳍具蓝缘,随着成长,体逐渐呈灰褐色。成鱼体前2/3部呈灰白色,余部黑褐色,体侧不具任何线纹,但在眼正后方具“一”字形镶深蓝色缘之橘黄色斑,斑长于头长,宽于眼径。背鳍后端及臀鳍黑褐色,具淡蓝色缘,背鳍基底具一橙色至黑色线纹,臀鳍基底具黑色线纹;尾鳍黑褐色,具许多深色不规则斑点或线纹,鳍缘具宽白色带;胸鳍及腹鳍黑褐色;尾柄棘沟缘为黑褐色。一字吊的幼鱼和黄三角吊(Zebrasoma flavescens)以及巧克力吊(Acanthurus pyroferus)的幼鱼较为相似,区别在于黄三角吊以及菲律宾海域的巧克力吊幼鱼的臀鳍不具蓝缘和橙斑;而塔希提岛的巧克力吊幼鱼除了臀鳍具蓝缘外,眼圈、鳃盖缘及吻部另具蓝斑。

注:一字吊曾被列入有毒之鱼种,后被证实无毒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35cm

习  性成鱼栖息于面海珊瑚礁区、岩礁区或礁砂混合区水深9-46之间的水域,幼鱼则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于水表层至水深3处。主要以附着藻类、硅藻或丝藻为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