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金鱼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观赏鱼类。古代叫文鱼。《山海经》记载:“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晋代郭璞注文鱼:“有斑采也”。这就说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经有人发现今湖北一带有彩色的金鱼。古人叫金鱼为文鱼,是很科学的,不但说明金鱼颜色美丽,而且金鱼最基本的特征是鱼鳍发达,尾鳍分叉,体形像个“文”字。
到了汉朝,金鱼就被文人写进文学作品里。汉宣帝时王褒写的《九怀赋》中说:“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幻想自己放舟随波而下,可又觉得波涛汹涌,非常险阻。这时蛟龙给他做向导,金鱼帮助他渡过湍流。在作者笔下,金鱼和蛟龙放在一起被作为珍贵的动物来歌颂。到了宋朝,歌咏金鱼的作品多起来了,诗人苏舜钦、苏轼都写过赞美金鱼的诗篇;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岳珂在他所写《□史》一书中已经对金鱼的饲养作了研究。他说金鱼是一种鲫鱼的变种,不过饲养者保守秘密,不肯传其术。他还考察了饲养金鱼繁盛的地方是中都(今北京一带)和杭州,很多人“凿石为池”,养金鱼在窗前檐下作为观赏物。当时用圆兜盛池塘秽水中的小红虫来喂养金鱼。金鱼变色的过程是:“初白如银,次渐黄,久则金矣!”他还记载了当时有一种黑白相间、色彩特别明亮鲜艳的金鱼叫“玳瑁鱼”。这是我国古代关于饲养金鱼的记载。
金迁都北京后,在今崇文区的地方建立鱼藻池,后来叫金鱼池,说明金时北京一带已经有了饲养金鱼的习惯。元代建大都于北京,当时出入琼华岛、太液池的官吏都能看到元朝皇宫中饲养着金鱼。到了明朝,饲养金鱼的风气大大兴盛起来。琉璃厂除了为皇宫烧制黄、绿色的琉璃瓦外,还专门烧制一种养金鱼的鱼瓶。金鱼池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繁殖金鱼的基地。金鱼池面积达数十亩,养鱼百余池。《日下旧闻》记载:“正德中南城金鱼日食蒸饼白面二十□(斤)”。形容养鱼数量之多。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一书就记载当时金鱼已经有了“金莹”、“银雪”、“鹤顶”、“银鞍”、“七星”、“八卦”等品种。
金鱼池附近的天坛又是个游览胜地,明、清两代王公贵族每当端午佳节就来这里,沿袭金、元遗留下来的风俗,作骑马笈柳(即射柳)的游戏。清康熙诗人王士祯作诗:“端阳笈柳足欢娱,雾谷新裁胜六铢;爱傍横塘不归去,拔钗亲市七星鱼。”很能说明当时贵族老爷们在这里跑马射箭、观赏金鱼、留连忘返的盛况。明朝的《燕都游览志》一书记载:“鱼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呼金鱼池,蓄养朱鱼以供市场。都人入夏至端午结蓬列肆狂欢轰饮于秽流,……”这里所说的“秽流”,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金鱼池附近的龙须沟。有本名叫《京尘杂录》的书,在提到金鱼池时甚至写上了“今皆掩鼻而过”的句子,这说明尽管当时骚人墨客一味粉饰太平,仍然不能掩盖明、清两代已经存在龙须沟这条臭沟的事实。龙须沟一直到解放后才得到根治。在金鱼池附近的居民们大部分祖祖辈辈都以饲养金鱼为业,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艺。附近的“马家井”、“牟家井”胡同就以姓马、姓牟两户养鱼居民得名(“马家井”胡同今叫“锦绣四条胡同”,“牟家井”胡同已无,原址盖起大楼)。金鱼池的劳动居民饲养出售金鱼的情况一直维持很久,后来政府组织他们到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等处为国家饲养金鱼,传徒授艺。我国的金鱼饲养有了很大的发展,养鱼工人精心饲养,不断培养出新品种。金鱼还远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现在世界各地饲养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