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蜥蜴 | 昆虫

首页 >爬宠 >昆虫 >蟋蟀

蟋蟀的相关文章
大蟋蟀的捕捉技巧
大蟋蟀常常栖息在很深的土洞穴中,掘土捕捉是捕不到的,它的洞口一般都有土挡盖着不易寻找到,即使找到,也不能知道它向哪个方向伸展,其弯曲度如何。
相关标签:
蟋蟀的形态特征
蟋蟀又名蛐蛐、中华斗蟋,古人称促织或蛩,它是秋天鸣虫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此昆虫的雄虫善于打斗,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以观其打斗来获取乐趣,因而又被称其为“斗蟋”和“将军”。它不仅好斗,也善于跳跃,而且善于鸣叫,故而成为历代盛行的玩赏昆虫。
相关标签:
蟋蟀的捕捉技巧
蟋蟀的捕捉,首先必须选好捕捉的地点。根据蟋蟀的生活习性,应该了解它喜欢栖息在稍微潮湿些的阴暗之处。在野外,到处都有蟋蟀,到了初秋时期的晚上,可以听见四面八方都有它鸣叫的声音,这时就可以循着它的叫声去捕捉。
相关标签:
蟋蟀的别称
这是鸣虫在中文称谓上的“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在使用同一种昆虫会有多少个不同的名称,而同一个名称又可以运用于多少个不同的昆虫。
相关标签:
蟋蟀的生活史
蟋蟀属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不会历经结蛹羽化的过程,一生大致可分成卵期、幼生期、成虫期三个阶段。
相关标签:
中华树蟋的生活习性
中华树蟋为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它喜欢栖息在瓜豆等棚架植物及果园的草丛中和梧桐、泡桐、桑树、槐树上。白天在枝叶上爬行觅食,很少跳跃,喜欢在夜间鸣叫,叫声为“句、句、句、句.........”很象蟋蟀的鸣声,但节奏较慢,且不来自地面,容易分辨。
相关标签:
双斑蟋蟀的形态特征
双斑蟋蟀又称乌龙仔、赤龙仔、画镜、花镜、黄头颈,它是典型的蟋蟀科昆虫。由于其雄虫前翅基部各具一块圆形黄斑,因而获得“双斑蟋蟀”的名称。此蟋蟀体形粗壮硕大。体长2.2~2.8cm,全身光滑,有光泽。头部饱满,圆球形。前胸背板略鼓起,各部门都呈乌黑,而边缘稍带黄褐色,前翅略黑色而带赤褐色。
相关标签:
长颚斗蟋的玩赏方法
长颚斗蟋虽然其貌不扬,其长相不能给人好感,但它可以满足玩赏者的2种要求。
相关标签:
大蟋蟀的玩赏方法
大蟋蟀不仅个头大,其鸣声有两种不同的音调,它平时的叫声为“句、句、句”。雄厚响亮,节奏快且连续不断,听起来别具韵味。还有一种鸣声是雄虫出洞求偶时的鸣声,音调是“岸衣、岸衣”,常可叫上20~30分钟,很值得欣赏。
相关标签:
蟋蟀的型态构造
蟋蟀身体的构造与一般昆虫一样,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
相关标签:
上一页 1...89 101112... 15下一页共15页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