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形态特征:背甲具三棱,脊棱明显。背,腹甲以骨缝相接,腹甲若短于背甲;喉盾突出,前端中央若凹;肛盾后端缺刻深;胸盾缝与腹盾缝最长,几乎相等,肱盾缝最短。指趾间满蹼。锥板七枚,第一椎板四边形;第2至第4椎板六边形,短边在后;第5,6椎板五边形,第7椎板6边形,短边在前;内板中等大,肱胸盾缝横截于后4分之1处。
生活时,背甲棕色,间或有深色斑点或放射纹;腹甲底色黄,每一盾片中间有黑斑,自胸盾到肛盾形成一马蹄形黑斑;眼后,位于鼓膜上下缘及前方有三条黑线纹。
地理分布:
福建(南平,建阳),贵州(威宁)
与南种和北种黄喉的主要区别如下:
(1)艾:眼后,位于鼓膜上下缘及前方有三条黑线纹。黄喉:两条黄色或黑色纵纹
(2)艾:腹甲底色黄,每一盾片中间有黑斑,自胸盾到肛盾形成一马蹄形黑斑;黄喉:腹甲黄色,每一盾片具黑色斑块。
又其中艾氏与南种黄喉具有很多共性。如背甲棕色,间或有深色斑点或放射纹;
最后要说,我怀疑艾氏不是黄喉与三线杂交所得,而是一个有效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