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变色龙(Chameleon),蜥蜴亚目,避役科爬行动物,特征为体色能变化。真避役有两属:Brookesia属共19种,而Chamaeleo避役属共有70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类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另有两种分布在亚洲西部,一种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另一种(普通避役Chameleochameleon)分布在近东向西穿过北非达西班牙南部一带。而国内已进口的变色龙如俗称的国王、皇后、火焰、杰克逊等,均为非洲的Chameleo和中亚的Chameleochameleon,马达加斯加的Brookesia尚未进口,国人尚无缘见到(Brookesia变色龙体色较灰暗,有名的枯叶变色龙就是此属)。
变色龙的特征
变色龙体长多在17~25公分左右,最长可达60公分,两侧扁平,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地转动,有些种类的头呈盔形,有的种类有显目的头饰,如三个向前方伸出的长角等,雄性者更为显看,可能用于防卫其领域。若其领域有其他雄性侵入,则优势雄性会伸展身体,喉部鼓起,头部毛饰立起或晃动,若仍不能吓走对方,则冲过去咬其颌部。变色龙的体色变化不同,其变色机制是: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含有色素颗粒的细胞(黑素细胞),扩散或集中细胞内的色素。许多种类能变成绿色、黄色、米色或深棕色,常带浅色或深色斑点。颜色变化决定于环境因素,如光线、温度以及情绪(惊吓、胜利和失败)。人们普遍认为,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其实这是误解。
变色龙的习性
多出现在雨林至热带大草原,有些则在山区,在寒冷的大草原则很罕见,而且绝对栖息于树上,只有前述中的Chameleochameleon(普通避役)例外,它通常在地面。另外在求偶期的雄性及要产卵的雌性会到地面。变色龙主要吃昆虫,大型种类亦食鸟类。大多数种类是卵生,到地上产卵2~40枚,卵埋在土里或腐烂的木头里,孵化期约3个月。南非有几个种为卵胎生。
变色龙的饲养
饲养与繁殖均很困难,主要是因很难得到健康的个体。大多数进口品种都有很多寄生虫,经长期转运在新环境中的适应也使情况更恶化,最后变得失控。这种爬虫应养在大而不能太矮,且有可攀爬的树枝及植物的饲养箱中。对来自热带雨林的品种,适当的通风设置是不可或缺的。但应避免风直接由通气孔吹人,也应避免湿气累积造成湿度太高,让空气经过一盘水再送人饲养箱中,通常对变色龙大有帮助。由于某些品种好争斗,因此使用数个小饲养箱比用一个大饲养箱来得好,将数只雌性养在一起有时比让两只养在一起更好,当然情况随种类而有不同,因此得随时留意。来自热带雨林的品种,白天的温度应调在24~28℃之间,山区品种则是22~25℃,夜间降温是必要的,适当温度是10至15℃。还需要一盏能释热的光源,因为变色龙喜欢在黎明时分聚在灯下取暖。夏季时,山区品种可置于封闭的室外,其它品种则需照射数小时紫外线,还要补充钙和维他命。变色龙需要的饮水量颇大,在自然界,他们由叶上的雨、露得到充足的水份,所以不会用饮水盘喝水,加在饲养箱中固定洒水在植物上,因蒸发快速之故,对变色龙而言也不移充份,因此自动给水器使用就有必要了。当然也可以用滴管一只一只地喂,这不但能控制变色龙的水份摄取量,还能定期补充钙和维他命。成体每周2~3次便足够,幼体则需要天天喂食。成长中的变色龙和怀孕的雌性者需要充足的食物,而且食物种类变化愈多愈好,用多种类的节肢动物即可;较大型品种甚至会吃初生的老鼠,有些品种则喜欢吃树枝上的蜗牛。她们早晚能学会在食物盘中取食,但用喂食筷或手喂食较能控制饮食,初入门的养殖者应留意别让食物单一化,以免营养不良。怀孕或置身于雄体持续求偶的雌体常显得十分焦虑不安。进口的成熟雌体,通常已怀孕,而愿意交配者通常只会在短期间抗拒欲接近之雄体。怀孕的雌体应和雄体隔离以减低它的焦虑不安
变色龙的繁殖
直到最近变色龙才在繁殖上得到显著的成功,尤其是东非山区出产的卵胎生品种,不过毫无例外的,大部份都只能活数年。多数卵胎生品种能生7~40只,他们一爬出生产膜便开始攀爬树枝。雌体的怀孕期约3至10个月。卵生品种更难繁殖,大多数也更难存活。雌体会将卵掩埋,在饲养箱中放一盆装满腐植土的花盆是理想的下蛋之处。孵卵期3~10个月,幼体成长快速,很快便能吃蚜虫和果蝇。即使是中型品种,出生时只有5至6公分长的幼体,最晚一周便能吃这些食物,而且很快便能捕食家蝇,6个月后便有成体的一半大,许多品种不用一年便已成熟可以交配。
变色龙的保护
除了一些少数分布于中亚、印度的种类是非保护类外,所有变色龙均属保护类动物。在非洲原产地,变色龙虽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当地土人对其非常崇拜。在某些国家捕抓变色龙是要判死刑的,但也有一些国家利用变色龙的出口赚取外汇。但愿拥有者能好好地爱护、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