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宠 >兔兔 >兔兔疾病 >兔子常见疾病治疗手册

兔子常见疾病治疗手册

相关标签:

宠物兔体型小巧可爱,独特的三瓣嘴除了吃东西,好像也不会其它的了。宠物兔生病后不会说也不会吠叫,因此驯养者更要多了解宠物兔常见的疾病,以便于能及时的掌握了解宠物兔的身体状况。

宠物兔常见的疾病

1.病毒性出血症
     又称为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威胁巨大。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预防:做好卫生防疫,加强饲养管理,严禁引入病兔,引进兔要严格检疫。本病目前没有很好的特效药,理想的办法是免疫注射。仔兔断乳后第35~40天开始,颈部耳后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6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4~6个月。其他兔每年免疫2~3次即可。
     治疗:发生本病后立即封锁兔场,禁止出售病兔,病死兔及皮毛一律深埋或销毁,可用0.3%过氧乙酸或2%~3%氢氧化钠对兔笼、用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对病区和受威胁区应使用兔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2.球虫病
     特别是对3个月龄的幼兔有极大的危害,严重的会导致幼兔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最严重。患病的兔子日渐瘦弱,食欲不振,皮毛蓬乱无光,常磨牙流唾液。
     预防:主要是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均有较好效果。
     治疗:较好的药物有氯苯胍、敌菌净、磺胺类、盐霉素等,按说明添加。用成药“球虫散”或“肠虫清”有显著疗效。另外,按病兔每千克体重0.1~0.2g长效磺胺拌入饲料,每天一次,喂3~5天,也有明显疗效。

3.胃肠臌气
     该病俗称积食症、臌胀病,多发于断乳后至6月龄的家兔。病兔伏卧不动,表现痛苦,眼半闭或睁大,磨牙,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结膜潮红,呈犬坐姿势,腹部膨大,叩诊呈鼓音,反射性地流口水,最后因窒息或胃破裂死亡。
     预防:平时饲喂要定时、定量,禁喂腐烂、霉变或冰冻的饲料,更换适口性好的饲草、饲料时应逐渐增加。发病后应停喂饲料并及早治疗。
     治疗:植物油10~20毫升、香醋5~10毫升灌服;小苏打或大黄苏打片1~2片研末灌服;萝卜汁10~20毫升灌服。服药后按摩患兔腹部,以减轻症状。

4.传染性鼻炎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所致的兔子的一种以闭眼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候多变的春秋发病率更高;所有家兔均易感,而幼兔的易感性最高。发病初期病兔打喷嚏,流清鼻涕,后转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外鼻孔上形成痂。
     预防:合理建筑兔舍,兔场应选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建造,保证兔舍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并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繁殖群,是预防本病最可靠的方法。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隔离封锁的期限为20天。
     治疗:重者应立即注射青、链霉素或庆大霉素;轻者,用青霉素滴鼻,每天1~2次,每次约3滴;或用大蒜捣烂用水浸泡半天,取浸液洗鼻,每天2~3次。

5.兔梅毒
     兔梅毒是由兔螺旋体通过外生殖器传播的,病初可见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红肿,有小米粒大小的结节,以后红肿部表面有渗出物而变得湿润,后结成棕色痴皮。此病的主要危害是使种兔失去配种能力、降低受胎率。
     预防:要坚持自繁自养,对购入的种兔要详细检查,可疑家兔要及时隔离观察,严防病兔混入。在配种前要认真检查公母种兔的外生殖器,及时淘汰、隔离病兔,防止病兔相互交配。最好保持兔舍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
     治疗:每天肌注青霉素10~20万单位,连续5天,同时用0.2%的高锰酸钾清洗患部,涂以青霉素软膏。

6.皮肤霉菌病
     家兔皮肤霉菌病又称脱毛癣,是由须发癣菌和大小孢子霉菌引起的以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幼兔、哺乳母兔比成年兔易感。一般情况下该病不引起兔直接死亡,但会导致兔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下降,可继发其他疾病,引起兔死亡率大幅上升。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兔体和环境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发现患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彻底清扫兔舍兔笼,保持干燥通风。兔舍、兔笼、用具等用2%热火碱或0.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用百毒杀1:3000带兔喷雾消毒。
     治疗:大群发病时,内服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25毫克,连用两周;克霉唑药水或软膏,均匀涂擦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10%的水杨酸软膏或2%的福尔马林软膏,或5~10%的硫酸铜水溶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