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外形判断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定义 犬蛔虫病是由犬弓首蛔虫和狮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主要危害幼犬,影响幼犬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患犬的死亡。1~3个月的幼犬最易感染。 猫蛔虫病是由猫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引起的,主要侵害肺,引起猫蛔虫性肺炎。
病原 犬弓首蛔虫虫卵长圆形至椭圆形,大小68~85pro×64~72urn,外膜厚并有明显麻点状的小泡状结构。成虫虫体为淡黄白色,体稍弯于前腹面,头端有三片唇,具有狭长的颈翼膜,颈翼上有横纹。雄虫长50~110mm,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mm,尾端伸直。
犬弓首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15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当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虫卵在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人肠壁,经淋巴系统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先经血流到达肝脏、然后再到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再经喉头被咽入胃,在小肠中进一步发育为成虫。有一部分幼虫移行至肺以后,经毛细血管进入到体循环,随血流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在其中保持活力。如被其他肉食兽吞食,仍可发育为成虫。如包囊存在于母犬体内,当母犬怀孕后,幼虫被激活后移行到胎儿体内,从而引起胎内感染。因此,在幼犬生后3周末,小肠内即可发现成熟的蛔虫。从胎内感染到发育为成虫排卵,是在幼犬出生后的23~40天。另外,新生幼犬在吸吮初乳时可被感染。
狮弓首蛔虫虫卵近似圆形,无麻点状的小泡样结构,大小为49~61um*74~86um。成虫虫体近似犬弓首蛔虫,但其头端颈翼膜宽而短,两翼绽开,使虫体前端成箭头状,翼膜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
狮蛔虫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经3d即可达到感染期,被宿主吞食后钻入肠壁发育后再回到肠腔,经3~4周发育为成虫。
症状 病犬渐进性消瘦,食欲不振,营养不良,黏膜苍白,异嗜。呕吐,下痢和便秘交替。幼犬、猫腹围膨大。被毛粗糙,皮肤松弛,生长发育停滞。
诊断 幼犬感染蛔虫严重时,其呕吐物及粪便中常可见蛔虫,即可确定本病。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即可确诊。
治疗 可用下列药物驱虫:
(1)左旋咪唑剂量为10~15mg/kg体重,一次口服。此药不能和有机磷酸盐或氨基甲酸酯合用,也不能用于慢性肾病或肝病犬。
(2)丙硫苯咪唑剂量为5~lOmg/kg体重。一次口服。
(3)甲苯咪唑剂量为lOmg/kg体重,一次口服。此药可引起呕吐、腹泻,甚至肝功能障碍。
(4)阿雏茵素或伊雏茵素剂量为0.2mg/kg体重,一次皮下注射,但应慎用于柯利犬、 喜乐蒂犬等,剂量不得超过0.05rag/kg体重。
(5)辉瑞的“通灭”、“赛拉茵素” 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疗效很好。
预防 对犬、猫实施定期检查驱虫,幼犬、幼猫每月检查一次,成年犬、猫每3个月检查一次;注意环境、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笼舍应每天清扫,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