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在临床应用抗痉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基本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在犬的血清中,几种主要的抗痉挛药物如苯巴比妥、普里米酮、卡巴咪嗪(立痛定)的蛋白结合特性只比在人血清中稍微低一些,苯妥英和丙戊酸则要显著高于人。蛋白结合程度是药物代谢动力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药物作用过程中,药物的非结合部分会很快穿过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然后肾脏肝脏代谢。蛋白质结合力、脂溶性和在生理水平pH值的离子化程度会影响抗痉挛药物渗透入脑脊髓液,从而影响药物治疗作用的速度。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或苯并二氮以相同剂量进行静脉注射用于控制癫痫状态,苯并二氮可以在1分钟内达到最大脑浓度,苯巴比妥需要3分钟,而苯妥英则需要6分钟。尽管苯巴比妥和苯妥英进入脑部较慢,但其组织浓度可维持60分钟,而安定在脑中的含量则会在注射后迅速下降。由此可见苯并二氮更适合用于控制急性抽搐发作。苯巴比妥在亚催眠剂量可以最大程度上抑制癫痫病灶的自发放电。口服苯巴比妥后可以几乎可以完全(80-95%)迅速吸收,4-8小时之内即可达到血清中最大浓度。苯巴比妥代谢后会形成一种无活性化合物-氢氧化苯巴比妥,肾脏代谢排泄。苯巴比妥的半衰期会与用持续药治疗的时间有关,平均的半衰期为52-53小时,苯巴比妥用于 猫半衰期为34-43小时。建议初期苯巴比妥的服用剂量犬:3-5毫克/公斤体重,猫:1-3毫克/公斤体重,每12小时服用一次。血清中药物浓度达到15-45微克/毫升有控制治疗作用。在开始治疗或是改变用药剂量之后必须要将该剂量维持 10-14天进行治疗,以稳定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临床报告显示60-80%的犬癫痫可以单独使用苯巴比妥进行很好的控制。
抗痉挛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动作副作用,2)肝脏副作用,3)其他器官副作用。
对犬猫使用苯巴比妥初期或增大剂量之后会产生暂时性的镇静和运动性共济失调现象。对这些药物药性功能适应性通常会在7-14天内得以缓解。多尿伴随烦渴是使用苯巴比妥会产生的主要的一个副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抑尿荷尔蒙释放被抑制的结果。
用于治疗犬猫抽搐的常规口服抗痉挛药通常有以下几种:普里米酮(去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和苯妥英用于犬,苯巴比妥和安定用于猫。猫不能对普里米酮和苯妥英进行正常的代谢,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这两种药品最好不要用于猫。
选择抗痉挛药物时,抽搐的频率,动物的日常生活,最初抽搐的强度和每日的花费都是主人要考虑的因素。对于一周多次发生抽搐的或是患有脑炎的动物,应该选用普里米酮或是苯巴比妥,服药后在12小时之内就可以控制住癫痫的临床症状。苯巴比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可以在20分钟内起效。苯妥英则需要7-10天才可见临床效果,因此对于一周多次抽搐的动物其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静脉注射苯妥英可能造成犬严重的心脏中毒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苯巴比妥或普里米酮还可用于控制有激动造成的动物抽搐,其同时可以产生镇静作用,这对于过度兴奋的犬是非常有益的。对于 工作犬和表演犬,苯妥英是很好的选择,其不会产生镇静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动物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