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胃肠道寄生虫
胃肠道寄生虫是人与狗之间感染最广泛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蛔虫。
蛔虫如何长成:
犬蛔虫主要危害1-3个月的幼犬,影响其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犬蛔虫卵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3月龄以内的幼犬吞食以后,会在肠内孵出幼虫,随后幼虫钻入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随血液流入到肝脏,,再随血流到达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喉头被咽入胃,到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全部过程需要4-5周。
成年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会随血液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但不进一步发育。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在怀孕后,幼虫会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胎儿出生后,幼虫移行至其肺脏,再至胃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在幼犬出生后23-40天已出现成熟的犬蛔虫,新生幼犬也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发感染,感染后幼虫在新生犬小肠内直接发育为成虫。
蛔虫感染的病症:
当犬只感染蛔虫时,虽然依然保持食欲,但体重却锐减,并经常伴有呕吐的情形,其粪便上有黏液附着的现象。
多半为怀孕的母犬经胎盘将幼虫传给胎儿,亦可经口感染,幼犬感染率较高。由于蛔虫会摄取营养,使犬发育不良,产生下痢、呕吐、胀气等症状,也可能会阻塞胆管,穿透肠壁,或引发神经症状等,除此之外,蛔虫的幼虫会穿过肠壁,散布到身体各个组织,包括肝、肺、肾等引发如蛔虫性肺炎的严重疾病,也有可能会转移到胎儿,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的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
饲主可从犬是否有虽然消瘦、却有啤酒肚的现象判断是否已经感染蛔虫。
防治措施:
经常清理食盆和狗舍,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减少寄生虫入口的几率,让寄生虫没有寄生的场所。
带犬外出时,要注意避免它们任意舔食地上的东西,并减少与陌生犬只的接触,如此便能大大降低感染几率。
要定期检查与驱虫,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最好每3个月就让狗服用驱虫药,并定期请兽医为其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有无虫体寄生。
发现病犬,应立即进行驱虫。有饲养经验的主人可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 10毫克内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服两次,连服两天;或者用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内服;还可以用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内服。当然,最好还是请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治疗。
其它常见肠道寄生虫
钩虫:
钩虫的体积非常小,经口腔、皮肤及胎盘传染,钩着固定于犬只肠壁内吸血,导致失血及炎症反应,症状因个体及感染程度而异。轻者会有消瘦、呕吐、下痢、粪便带有黏液及血丝情况,严重感染时会造成急性贫血或其它并发症而死亡。
鞭虫:
多为经口传染,寄生于犬的盲肠及结肠,幼犬感染后呈发育不良、贫血症状,寄生虫数目多时,会损伤粘膜血管而导致顽固下痢、血便,引发盲肠炎和结肠炎。
绦虫:
经由跳蚤传播,大量绦虫感染时会引起犬营养不良、消瘦、毛质干燥无光,虫体过多会阻塞肠道,造成胃肠道疾病,感染的犬可能会在肛门口或是粪便上出现米粒大小、会伸缩蠕动的节片,犬会因肛门痒而摩擦地面前进,感染犬只还常常会有眼屎。
球虫:
犬因吃进虫卵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常见的症状为厌食、下痢、体重减轻,常会有恶臭黄色水样下痢,拉肚子时大量喷射而出。此外,幼犬发病较为严重,常常引起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血样下痢而死亡。
如何驱虫?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在为犬驱虫所使用的药物既有效又安全,饲主不必担心驱虫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副作用。
在照顾犬的过程中,必须为它安排驱虫计划。幼犬最好在3至6周大时进行第一次驱虫,每周一次,连续4周。之后,每月驱虫1次,直到6月龄。6个月大后,则每3个月驱虫一次。到1岁之后,改成每半年驱虫一次。
如果是成年犬,而且常到外头活动,或有可能接触到其它犬的话,则建议每3个月驱一次虫。至于怀孕的母狗,则建议在交配期、生产前1周、以及生产后3到4周时各驱一次虫。
在驱虫前,一定要记得帮犬做个身体健康检查,饲主们可以拿新鲜的粪便(或是医生在量完肛温时,可以从肛表套上取得新鲜的粪便检体) ,给医生检查是否有虫卵。不过在此建议,无论是否有检查出虫卵的存在,只要犬只身体状况良好,驱虫也可以当成是例行的健康保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