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族 >品种 >三湖慈鲷 >珍珠龙王鲷简介

珍珠龙王鲷简介

相关标签:

Petrochromis:(龙王鲷类)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7种,还有13种未定种-台湾最常见有P.trewavasae(珍珠龙王鲷)

环境:岩石陡峭的浅滩;岩石区

身长:约15~20公分(珍珠龙王鲷约20公分),雌鱼较小

食物:藻食性,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及异型锭状料

水质:23~28,硬水12~18dH,pH7.5~8.5

鱼缸:300公升以上,4尺缸以上较好,需要沙及扁石块

性别:无明显差异,雌鱼体型较小,成体时雄鱼臀鳍卵斑较大而多,母鱼卵斑较小较少

特征:吻部发达外凸布满密齿,P.trewavasae成鱼为深褐底色,散布着浅黄色点

习性:习惯以岩石当根据地,多数性情粗暴不适混养

繁殖:口孵繁殖,由雌鱼口孵,平均一只母鱼产约15颗卵,繁殖是在洞穴或雄鱼领域的暗处进行,卵的受精是在母鱼口中完成,据信这是因为雌鱼会去推挤雄鱼臀鳍的卵斑而使雄鱼释出精液,进而使卵受精的,卵在母鱼口中大概经过30天后才会释出子鱼,不过母鱼即使是在含卵或含子鱼时仍然会同时摄取水中细小的食物颗粒为食。

描述:龙王鲷类的鱼可以说是岩石浅水区最常见的种群了,单一区域中甚至可以发现8种以上,他们也是坦湖中最大也最具攻击性的素食鱼种,只要有岩石的地区大概就可以发现他们,这类于超适合吃藻类,理由有二:一、这属鱼的某些种类如P.trewavasae(珍珠龙王鲷)小肠的长度为体长的10倍,一只成年的龙王鲷消化道总长甚至超过2公尺以上!这是消化藻类的标准构造。二、龙王鲷属的鱼有宽而大的嘴,长满了大量的三叉尖牙,当他用厚唇刮过岩石表面时,这种可动式的尖牙刚好可以伏贴着岩石的轮廓,所以当他阖上嘴时牙齿的尖端便能刮下岩石上着生的任何物质如硅藻等,这是收集藻类食物的最适当的安排。通常他们会在同一处以嘴连刮数次,所以能很有效率的刮食岩石上的生物,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要维持他不小的体态是需要每天有大量食物来供应才行。

龙王鲷的公鱼极具领域性,不仅是对同类,只要是进入其觅食范围的所有龙王鲷属的鱼都会有直接的攻击,甚至对他属鱼种也会有攻击性,他们的觅食领域通常比繁殖领域小的多,但其直径也有1、2公尺,繁殖领域甚至大于5公尺,因此常不适合混养。由于对上层岩石栖地空间的高度竞争,因此每一吋岩石区都被一只又一只的龙王鲷属鱼所占满,占有领域的公龙王鲷都必须在自己拥有的领域内觅食,若有一只离开去他处觅食,当他回来时可能就会发现原来的领域已经被另一只龙王鲷给占据。

许多种类的龙王鲷在臀鳍上往往会有两种型式的斑点(有些甚至在背鳍也有):臀鳍后端为黄色卵斑(眼状斑)而前端则为非卵形斑,非卵形斑是位于臀鳍前端棘与棘末端之间的膜上,其功能可能也是做为拟卵器,繁殖时雌鱼会是着去拾起这种扁平的『卵』,因此雌鱼口中的卵便可接触到雄鱼排出的精液,雌鱼的臀鳍也有卵斑但通常较小数量也少的多。

在台湾本属鱼种并不多见于市面,最常见的是P.trewavasae(珍珠龙王鲷),体长约20公分,是P属鱼种中唯一没有地域种的,不论雌雄几乎都是固定的色彩模式:深褐底色上遍布着浅黄色点状斑,类似的种类为P.ephippium,但它的背部到背鳍部分有着鞍形的块状班(颜色从白到浅黄),另外也有一种市场名为银河龙王鲷的P属鱼,疑似P.famula,但因为无成体可以比对,故目前尚无法确认。本属鱼饲养最大的问题在鱼兼容性,公鱼有机会便会不断骚扰母鱼,即使是一只雄鱼配上一大群雌鱼也似乎解决不了这种问题,曾有玩家在有设许多躲避处的大缸子中成功的养成一对,如果无法取得大缸子那么剩余的公鱼就必须移走才行。另一个问题则是食物,如果喂食了大量富含蛋白质或不恰当的食物,容易使之出现消化性或生理性失调的现象,因此需喂以高品质的蔬菜薄片或颗粒饲料,甚至是藻类或蔬菜,因此他不算是被推荐的好饲养对象,仅适合给有经验的玩家饲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