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爬宠 > >宠物蛇病症 >蛇伤中毒的类型

蛇伤中毒的类型

相关标签:

各种毒蛇的头部都有毒牙、排毒导管和毒腺。当毒蛇咬人时,借着包裹在毒腺外面的肌肉进行收缩,迫使毒腺内的毒液经过排毒导管沿着毒牙的沟(管)道,注入被咬者的伤口内,再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扩散,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

蛇毒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毒性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类组成。其性质为无色、淡黄色、金黄色或浅黄略带草绿色的透明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腥味,含水量65-80%。新鲜时呈微酸性。在室温时容易腐败变臭,放在冰箱里也会逐渐变质,如经过充分干燥后,密封或放在干燥容器内,其毒性强度或抗原特性都不会改变,可长期保存,但将其加热后,则可发生絮状沉淀,部分毒力即可丧失。在紫外线照射下,也使蛇毒失去毒力。蛇毒遇到重金属、乙醇、酚类等也可发生沉淀而变质。蛇毒易受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等),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强酸、强碱所破坏;还易受蛋白水解酶类(如胰蛋白酶、链激酶、木瓜酶、a一糜蛋白酶等)所分解、破坏,从而使其失去毒力。

蛇毒对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按其有毒成分的毒理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类。

一、神经毒类

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的蛇毒主要含神经毒。从各种蛇毒中提纯出来的神经毒,其主要作用特点为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引起横纹肌瘫痪,严重者可致外周性呼吸麻痹。这种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作用子运动终板的突触后膜部位能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但对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没有影响,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似。银环蛇毒素甲和海蛇神经毒属于这一类。

(二)作用于触突前膜部位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横纹肌瘫痪,但对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无影响,它与肉毒杆菌毒素乙属于这一类。

二、血循毒类

蝰蛇、五步蛇、烙铁头和竹叶青等的蛇毒主要含血循毒,包括心脏毒、凝血毒、溶血毒、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

(一)心脏毒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它可使心肌、平滑肌、横纹肌和神经等组织细胞膜,引起持久不易恢复的除极化,造成心肌在短暂兴奋后转入严重抑制。临床上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循环衰竭,最后发生心室纤颤,心跳骤停。同时,可见到神经肌肉和局部组织有损害表现。

(二)凝血毒蝰蛇、五步蛇等的蛇毒主要含凝血毒,可促进血循凝固。蝰蛇毒是通过对X凝血因子的激活作用,在V凝血因子、磷脂和钙离子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引起血液凝固。五步蛇毒具有凝血酶样作用,其进入血液后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转化为纤维蛋白,能加促血液凝固。凝血毒引起的血液失凝,主要是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继发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纤溶症造成的。

(三)抗凝血毒由于蛇毒中抗凝血成分干扰凝血酶原与凝血活酶的作用,能降低血液凝固性,从而引起出血。

(四)溶血毒蝰蛇、五步蛇和烙铁头等的蛇毒中含有磷酯酶A。它们能将血浆中的卵磷酯进行水解转变为溶血卵磷酯。可使红细胞大量溶解产生溶血。此外,还能损害毛细血管内皮,引起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并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间接地干扰心脏功能。

(五)蛋白水解酶血循毒类毒蛇的蛇毒都含有较丰富的蛋白水解酶,其具有溶蛋白质的活性,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局部水肿和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局部骨质坏死。同时还释放出组织胺与缓激肽,能引起血压下降,而且它能增加神经细胞的通透性,影响神经功能。

(六)透明质酸酶广泛存在于各种蛇毒中,它能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增加细胞间质通透性,促使蛇毒从咬伤局部扩散和吸收。

三、混合毒类

本类毒蛇既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循毒成分。眼镜王蛇等蛇毒都属于混合毒。

混合毒进入人体后,散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毒液随着淋巴液循环扩散,这是此毒液的主要散布方式,由于毒液是随着淋巴液扩散的,这种散布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被咬伤后如能及时地进行抢救治疗,正确地处理好伤口,尽量将毒液排出,就能减轻中毒症状。另一种方式是毒液直接注入小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蛇毒很快地散布全身,这种扩散方式危害性极大,往往使伤员很快死亡,但此种机会甚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