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爬宠 >昆虫 >蟋蟀 >蟋蟀危害苗木

蟋蟀危害苗木

相关标签:

一、危害特点

蟋蟀为杂食性昆虫,主要危害松、杉、栎、桉、茶、木麻黄、果树幼苗、豆类、花生等。咬断苗木嫩茎, 1头蟋蟀一晚能咬断拖走幼苗10多株,造成严重缺株。有时还爬上1高的苗木或幼树上部,咬断顶梢或侧梢,造成断梢现象。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是蟋蟀大龄虫发生盛期,9~10月份是蟋蟀成虫的发生盛期,这两个时期是蟋蟀的主要危害期。

二、发生规律

蟀每年发生1代,以卵或若虫在土穴中越冬。若虫共6龄,4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孵化出土,7~8月为大龄若虫发生盛期。8月初成虫开始出现,9月为发生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存活到11月上中旬。越冬幼虫3月初活动,6月中旬出现成虫,7月盛发,9月上旬新若虫出现,11月越冬。气候条件是影响蟋蟀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4~5月份雨水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若虫的孵化出土。5~8月降大雨或暴雨,不利于若虫的生存。该虫喜在疏松土壤中挖洞穴居,穴道倾斜,底部栖室大,深浅因虫龄、土温、土质而异。多独居,一穴一虫,白天静伏洞内取食前天晚上拉回的食物,傍晚再外出咬食附近嫩苗,并脱回洞内,平均5天出洞1次,闷湿的晚上出洞多。蟋蟀多发生于沙壤土、沙土,植被稀疏或裸露、阳光充足的闲地;潮湿壤土或粘土少发生。成虫体大型,体长30米,暗色或棕褐色。前胸背板有一纵沟,两侧各有圆锥形黄斑1个。幼虫除翅和产卵器未长成外,其余形态似成虫。卵长4毫米,浅黄色,圆筒形、稍弯曲。

三、防治技术

1、翻土埋卵

蟋蟀一般将卵产于1~2厘米的土层中,冬春季耕翻地,将卵深埋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若虫难以孵化出土,可明显降低卵的有效孵化率。

2、堆草诱杀

蟋蟀若虫和成虫白天有明显的隐蔽习性,在田间或地头设置一定数量5~15厘米厚的草堆,可大量诱集幼、成虫,集中捕杀,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3、药剂防治

蟀发生密度大的地块,可选用80%敌敌畏、50%甲基1605、50%辛硫磷、50%甲胺磷等稀释1500~2000倍液喷雾。或采用麦麸毒饵,用50上述药液加少量水稀释后拌5千克麦麸,每667平方米地撒施1~2千克;鲜草毒饵用50药液加少量水稀释后拌20~25千克鲜草撒施。用敌百虫800液灌满洞内,然后用泥土封洞口或用90%敌百虫晶体10倍液,拌炒香的麦麸或米糠,施于其洞口附近或苗圃的株行间,诱杀成虫或幼虫。日间寻找蟋蟀洞穴,拨开洞口松土,灌入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杀死洞内蟋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