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宠 >兔兔 >肉兔疾病 >我国肉兔养殖业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肉兔养殖业新的发展趋势

相关标签:

(一)肉兔品种呈多元化发展

1.白色肉兔备受青睐。近年来,白色肉兔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猛。其理由有三:其一,剪毛工艺的提高和普及。经过剪绒机处理后,能将长短不一、针毛外露的白色肉兔的皮张变成长短一致、美观大方的“仿”獭兔皮。因此,白色兔皮价格在以往2~4元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一般售价4~7元,旺季达到15元左右,养殖白色肉兔效益大幅度提高。其二,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增加。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使实验动物需求量增加,而对实验肉兔,无论是纯粹的科学实验,还是生物制品的生产,最理想的肉兔为白色的大耳白和新西兰系列,从而白色肉兔需求增加。第三,因出口兔肉讲究漂亮的外观,而白色肉兔的产品优于其他毛色。

2.黄色肉兔需求旺盛。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黄”是吉祥和权贵的象征。在经济较发达的南部省份,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无论是肉鸡、兔肉还是蔬菜,人们更喜欢消费带黄色的产品。因而黄色肉兔备受欢迎,而且价格要比其他毛色的肉兔每公斤高2~4元。

3.配套品系悄然兴起。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4个肉兔配套系,分别是齐卡、埃哥(布列塔尼)、伊普吕和伊拉。尽管配套系目前在我国推广有相当的难度,但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如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等)和一些企业的大力推广,在一些地方,配套系饲养量不断增加。

(二)獭兔生产对肉兔的冲击:獭兔以皮用为主,皮肉兼用。其肉质优良,出肉率高,加之优质獭兔的效益较高,因而,在一些地方无论是饲养,还是兔肉的销售,均对肉兔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整体来说,目前獭兔的饲养量与肉兔还不能抗衡,主要因为獭兔的饲养受到区域的限制,獭兔饲养的主要区域是兔肉消费量较少的省份,特别是獭兔的饲养周期长,对饲料和营养条件要求也较苛刻,因此,限制了獭兔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三)国内兔肉市场特点

1.生产区域不平衡。我国年生产兔肉在40万吨以上,但生产区域不平衡。主要生产省市在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江苏等,生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其他地区尽管也不断增加,但限于养殖习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在短期内其养殖基本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影响,西部地区将成为肉兔生产的新的增长点。

2.消费区域不平衡。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多数省份兔肉的消费量很少。除了四川和重庆的生产和消费同步,广东、福建消费大于生产外,其他省份兔肉消费成为主流很难。

3.价格区域不平衡。兔肉价格历来存在着时间差和地区差。一是由于一年四季肉兔生产的不均衡性,消费的不均衡性,存在供求差异,也导致价格上的时间差;二是地区消费量的差异和供求矛盾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地区差,一般来说,广东和福建等兔肉的价格比北方省份高一倍以上。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导致北养南销,北兔南运的局面,也是南北合作,优势互补的具体体现。

(四)饲养方式和经营的变化

1.“公司+农户”成为发展的基本模式。今后这种机制将不断完善,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规模化兔场发展势头强劲。肉兔养殖以家庭养兔为主。但是,限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家庭养兔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盲目性大及产品的非标准化等许多弱点充分显露。这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

国内市场对兔肉产品要求强劲不相协调。因此,规模型兔场发展空间大,势头强劲。现在兔肉出口大省山东,已出现年出栏达20万只以上的兔场。

3.家庭中小规模兔场是长期的平衡器。占据饲草饲料资源、场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广大农村家庭,是中国肉兔养殖的主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格局不会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变化,家庭兔场的规模会逐渐增加。实践证明,家庭中小规模兔场对兔肉的社会提供量,将是长期的平衡器。

(五)深加工将是兔业发展瓶颈:肉兔业要发展,要增效,必须搞深加工。过去我国针对出口进行了兔肉的简单加工,也进行了兔皮和兔肉熟制品的加工,但品种单一,多数加工科技含量低,使肉兔产品增值不高。今后肉兔加工的方向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肉兔的全方位深加工,特别是对兔副产品的深加工,这是中国兔业的发展重点、难点和瓶颈,也是未来兔业投资的热点之一。

(六)绿色兔肉生产势在必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以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为基本内涵的生态食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肉兔以食草为主,其污染源较少,生产绿色兔肉的难度要小于耗粮型动物,因此生产绿色兔肉的重点是控制各种化学兽药和抗生素的使用,而代之以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天然、绿色和无污染药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