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宠 >兔兔 >兔兔坏习惯 >弓形虫病——人畜共患原虫病

弓形虫病——人畜共患原虫病

相关标签: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在多种动物和人中广泛传播,对人畜和兔的危害相当严重。

一、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为刚地弓形虫。其形态,在发育的各个不同阶段差异较大。其中滋养体又称速殖子,为新月形或香蕉形;假囊为球状体,为被破坏的宿主细胞膜内含有多量的速殖子;包囊为球体,为滋养体共同分泌形成的囊膜,内含多量的称为缓殖子的滋养体;裂殖子,圆球形;配子体,大配子为球形或类球形,小配子为半月形;卵囊,为卵圆形或球形。

弓形虫的发育需两个宿主,其终末宿主是 猫,其他动物是中间宿主。兔等中间宿主吞食了猫排出的卵囊或其他动物的速殖子或缓殖子后,卵囊中的子孢子或速殖子与缓殖子随血液和淋巴液进入除肠道组织外的任一种组织细胞中,以双芽生殖方式繁殖,增殖大量的速殖子,此为急性感染期。随着免疫力的产生,速殖子变为缓殖子形成包囊,在脑、心、眼及骨骼肌中长期存活,此为慢性感染期。猫食入了速殖子与缓殖子后,在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生成大配子、小配子、合子,变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同时猫吃进了含子孢子的卵囊后,也能充当中间宿主的角色,故称其为完全宿主。

二、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包括兔在内的多种动物及人。因此,其感染来源为多种发病和带虫动物;其中猫粪便中含有大量卵囊,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也可经破损的皮粘膜及胎盘感染。被患猫的粪便及其他病畜、带虫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等均是传播媒介,多种昆虫和蚯蚓也可成为传播媒介。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于温暖潮湿的季节和地区、养有家猫的畜群、有野生猫科动物活动的放牧地。

三、症状与病变

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与隐性型。急性型主要发生于仔兔,病兔突然发病,不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有眼屎,流鼻液,嗜睡,并于几日内出现运动失调或麻痹,有惊厥,常于发病后2—8日内死亡。慢性型,常见于老龄兔,病兔减食,进行性消瘦、贫血,常后躯麻痹,病程较长,多数可康复,但也有死亡者。隐性型不表现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病变在急性型主要为肺、淋巴结、脾、肝、心的大面积坏死,可见广泛性灰白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肠粘膜出血,有扁豆大小溃疡灶,胸腹腔液增多。慢性型主要为内脏器官水肿,有散在坏死灶,并有肉芽肿性脑炎病变。

四、诊断

本病无典型症状,诊断较困难,根据体温升高和运动失调或麻痹,死兔剖检淋巴结、肝、脾等脏器的大范围坏死灶可怀疑为本病。确诊应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

五、防制

治疗以磺胺类药物疗效好,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效果更佳。①磺胺嘧啶按70毫克/千克体重、三甲氧苄氨嘧啶按14毫克/千克体重合用,口服,日2次,首次加倍,连用3—5日。磺胺甲氧吡嗪,按30毫克/千克体重、三甲氧苄胺嘧啶,按10毫克/千克体重,合用,每日1次口服,连用3日。

预防应禁止在兔场养猫,并灭 鼠。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并用1%来苏儿、3%火碱或火焰彻底消毒,对病兔尸体应烧毁或深埋。在发病期间应注意人的防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