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飞鸟 >观赏鸟 >鸟品种 >红腹角雉 Temminck

红腹角雉 Temminck

相关标签:

体形特征

它的体形和大小同家鸡差不多,雄鸟体长44—66厘米,体重930—1800。雄鸟的羽色非常艳丽,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精巧而美丽,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此外,在它的项下还生有一块图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幻,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鲜红色斑块,中间在黑色的衬底上散布着许多天蓝色的斑点,有人说这些斑点很象草书的“寿”字,所以又称它为“寿鸡”,视为长寿和好运的象征。它的脸颊裸出,露出天蓝色的皮肤,周缘围着一圈桔黄色的羽毛。头、颈的后部和上胸为橙红色,尾羽为棕黄色,杂有黑色的虫蠹状斑,并具有黑色的横斑和端斑。其余体羽都是深栗红色,上面布满了圆圆的灰色眼状斑,背部的较小,胸、腹部的比较大,就像是红色的锦缎上洒满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由于雄鸟美丽的羽色和体态,人们还给它起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名字,如“秀鸡”、“星绣鸡”、“岩角鸡”、“大红鸡”等等。与雄鸟相比,雌鸟的羽色就逊色多了,体长44—66厘米,体重830—1300。上体一般为灰褐色,下体淡皮黄色,均布满了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斑点。不过这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使它在孵卵时免遭天敌的袭击。它们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脚粉红色或灰褐色。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至云南北部、贵州东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广西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见于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生活环境

红腹角雉栖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地森林、灌丛、竹林等不同植被类型中,其中尤以1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最为喜欢,有时也上到海拔3500m左右的高山灌丛,甚至裸岩地带活动。

生活习性

红腹角雉生活于原始森林中,喜欢居住在有长流水的沟谷、山涧及较潮湿的悬崖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下丛生灌木、竹类和蕨类的地方,在1000—3500之间均有分布。它喜欢单独活动,只是在冬季偶而结有小群。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已经记录到的就有40多种。春季和夏季喜食鳞毛蕨、宝兴冷蕨、报春花等的嫩叶和嫩芽等;秋季除蕨类外,还有玉竹、花楸、悬钩子等的叶、茎和果实,以及山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冬季则以常扒开雪被,啄食早熟禾、铁线莲、鹿耳韭等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叶。它的胆子很小,走过林间小路时,常常先从灌丛边伸头张望,确认没有危险时才迅速通过。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就悄悄地飞到树上过夜,雄鸟和雌鸟在相距不远的树上分别栖息。

食性介绍

主要以乔木、灌木、竹以及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枝、花絮、果实和种子为食。其中最喜食的植物种类有点地梅 (Androsace spp. )、碎米齐 (Cardamine macrophylla)、报春花 (Prinula spp.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酸模 (Rumes spp. )、蒿 (Artemisia spp. )、八月瓜 (Akebia trifoliata)、漆树 (Rhus verniciflua)、箭竹 (Sinarundinaria nitida)、茶藨子 (Ribes spp. )、悬钩子 (Rubus spp. )、血满草 (Samaucus adnata)、宝兴冷蕨 (Cystopteris moupinsis)、鳞毛蕨 (Dryopteis spp。)、荚蒾 (Viburnumspp. )、早熟禾 (Poaannua)、铁线莲 (Clematisspp. )以及花楸等植物的叶芽和果实(李湘涛 1993)。此外也吃少量昆虫、盲蛛等动物性食物。

繁殖过程

每年三月红腹角雉进入繁殖期,这段时间的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寂静的森林中都会传出雄鸟“哇……哇……”的占区叫声,此起彼伏,十分响亮,很像婴儿的啼哭声,所以当地村民又叫它“娃娃鸡”。雄鸟的肉质角平时藏而不露,头顶部只能看到长长的羽冠,肉裙也收缩在项下。每当求偶炫耀时,两只角就膨胀起来,高高耸立,肉裙也充血膨胀,突然展开,飘洒在胸前,几乎可以垂到地面,就好像系了一条漂亮的彩裙,而且一会儿缩回,一会儿展开,更像是一朵不断开合的鲜花,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微微张开双翅,尾羽也如同扇子一样展开,交替踏着舞步缓缓移动,以博得雌鸟的欢心。达到高潮时,肉角不断地颤动,同时发出低沉的“咕,咕”声,随后直起身体,煽动两翅,昂首冲向雌鸟。雌鸟则呈半蹲状,一动不动地接受交尾。交尾后雄鸟离开雌鸟并抖动双翅,肉角和肉裙也缓慢地收回。红腹角雉的巢筑在树上。每窝产卵3—5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它的羽色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即使走到巢边也难以发现。孵化期为28—30天,一般每天雌鸟只离巢觅食一、二次,如果遇到连雨天,它就只好一直呆在巢中。雏鸟初生时通体密被绒羽,额为棕褐色,杂以黑色斑纹,头顶至后颈棕褐色,头侧及喉浅棕色,胸部棕色,腹部棕白色,背及绒状尾羽褐色,杂以黑色斑纹,肩深棕色,翅膀褐色,具深棕色羽端,并杂以黑纹和白色斑点。虹膜浅褐色,嘴褐色,脚灰黄色。在雏鸟出壳后的3天之内,雌鸟一直用身体温暖着雏鸟,一刻也不离开。有时雏鸟从雌鸟的身下钻出来煽动翅膀,甚至爬到雌鸟的背上去玩耍,雌鸟也紧闭双眼,一动不动。直到第三天清晨,雌鸟才飞到树下的地面上,“咕咕”地召唤着巢里的雏鸟。当雏鸟听到叫声后,便一只接一只地飞落到地面上,随着雌鸟到处觅食了。角雉雏鸟翅膀的羽毛比较长,大约相当于其他雉类雏鸟一个月以后的羽毛长度,这也是它们对生活环境的一种绝妙的适应。一个月后,雏鸟就换上了同雌鸟相似的羽毛,但一直要到第三年的春天,它们才能独立生活,生儿育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