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学名 Carcharodon carcharias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食人鲛
科中文名 鲭鲛科
科号科名 027 Lamnidae
模式种产地 Europe 大陆名 噬人鲨
栖息环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俗名 大白鲨
栖息深度 0 - 0 公尺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否
最大体长 720 cm 经济性 是
台湾分布 东部、南部、东北部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Shark, White pointer, White death, White shark, Man-eater shark, Great white shark, Man eater, Maneater, Man-eater, Mango-taniwha, Mango-ururoa
型态特征
体呈纺锤型,躯干较粗壮。头一般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柄具侧突。吻较短而尖突。眼中大,圆形,无瞬膜。前鼻瓣细小突出;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弧形,下颌极短,口闭时露齿;颌齿大型,边缘具锯齿,前面齿窄长而如钻子状,侧面齿侧扁如刀状,往后则渐低小,齿无小齿尖。喷水孔微小,有时消失。背鳍2 个,第一背鳍稍大,起点与胸鳍后端相对或稍中,后缘凹入,上角略尖圆,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鳍很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后缘微凹入,上角钝圆,下角微尖突;胸鳍宽大型,镰刀状,后缘微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尾鳍宽短,尾椎轴稍上扬,上尾叉较长大,由上叶、尾椎轴及下叶中后部组成;下尾叉较短小,由尾鳍下叶前部的突出部分组成。体背侧青灰色,或暗褐色,或近黑色;腹侧淡色至白色。胸鳍腋上具一黑色斑块;腹鳍白色,前部具一青灰色斑块;背鳍、胸鳍和尾鳍后部暗色。
栖所生态
近海上层大型鲨鱼,性凶猛,善游泳,速度快,有时会跃出水面,是掠食动物中体型最大者,也是对人类三大危险鲨鱼之一,袭人事件一般大多发生在浅沙滩。主要栖息于沿岸及近海大陆棚及岛棚水域,但也常游动于远离陆地及岛屿之大洋中。栖息深度由表层至深达1280 公尺左右。独游或成对巡游,或可发现有10尾或更多一起进行觅食迁移,但不聚集成一大群。掠食各种鱼类、鲨鱼、魟、头足类、蟹类、海鸟、海龟、海豹、海豚、鲸鱼、动物腐尸等,有袭击船只及攻击人类的纪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之沿岸海域。本省南部、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
主要以围网、定置网、底拖网、流刺网、镖旗鱼法及游钓等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鱼肝油;剩余物制成鱼粉;上下颌及牙齿做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