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爬宠 >昆虫 >昆虫饲养技巧 >黄脊螽斯的为害及防治

黄脊螽斯的为害及防治

相关标签:

黄脊螽斯是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害虫,又名山怪、旱怪,是一种为害作物广、食性杂、群集性、难防治的暴发性害虫,主要集居在前山沿坡地的灌木丛、杂草丛中。因今年夏季天气持续干旱.黄脊螽斯的为害已由前山沿坡地转移到山下农田。据笔者6月8-10日在夏县瑶峰镇、庙前镇、南大里乡的秋粮田调查,每平方米达4-5头,受害作物面积达15万亩,受害作物有蔬菜、豆类、棉花、玉米、烟草、中药材等,对秋播作物造成减产,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1 为害特征

黄脊螽斯主要以成虫、若虫为害作物,在坡地采食酸枣、野桑等灌木的叶片,花椒树的嫩叶和嫩头,以及杂草、金银花、远志等;在山下农田主要为害棉花的嫩芽,瓜类秧苗的嫩梢和果实、大豆、玉米、芝麻的幼苗,以及刚栽的葱苗、豆角苗等,使作物植株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开花结果受损,有的作物幼苗整株被吃光,直接影响产量。

2形态特征

2.1 成虫体长40-50mm,宽20-25mm,体表呈褐色,触角丝状长约40-50mm,基部1、2节稍大,其余各节大小形状形似并逐渐向端节缩小:有复眼,咀嚼式口器;胸部有3对分节足,后足发达,属跳跃足;胸部背板呈马鞍状,无翅;腹部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有生殖器,雌虫尾部有一个约 15-25mm长剑状的产卵管。雄虫生殖器一般由一个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雌器所组成。整个成虫的身体外层是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胸腹之间有气门。

2.2若虫灰褐色、口器、复眼、胸足与成虫相似。

2.3长椭圆形,长9-20mm。宽2-15mm,从发育到成熟经历橘黄色、乳白色、灰褐色,一头雌虫体内卵最多可达30粒。

3发生规律

& 黄脊螽斯年发生l代.部分地区可达两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在惊蛰开始出土,气侯越干燥。越有利其生长繁殖,为害盛期在每年的5、6月份,成虫常潜伏在地边的灌木丛或杂草丛中,三五成群,早上8-9时活动频繁,常在田间发出“吱吱”叫声,全天为害。有蚕食死掉成虫腹部的习性。

4防治措施

4.1人工捕捉,群防群治,黄脊螽斯体态肥大,无翅,不能飞翔,一个人每天可捉150-200头,打死后可直接喂鸡。

4.2药物防治黄脊螽斯是咀嚼式口器,因此用具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直接喷在植物上或做成毒饵使它们吞食后死亡。

4.2.1 在棉花、玉米、大豆等秋粮田每亩用1.5%辛硫磷粉或5%敌百虫粉3-5kg喷粉防治。

4.2.2在蔬菜、瓜类、中药材等地用l:10:50的50%辛硫磷乳油、水、麦麸拌匀制成团洒在田地的四周或其经常出没的草丛或灌木丛边,进行防治。

4.3 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饲料厂家大量收购成虫并烘干,加工成猪、鸡等高蛋白动物饲料,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