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中文名: 珍珠帆吊
俗名别名: 印度洋帆吊、红海帆吊
英文名: Indian Ocean sailfin Tang、Red Sea sailfin Tang
拉丁学名: Zebrasoma desjardinii
地理分布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红海往南至纳塔耳(Natal,巴西东部港口城市),南非以及往东至印度、爪哇以及科科斯群岛(Cocos-KeelingIslands)一带海域。在圣诞岛(ChristmasIsland)不见其踪迹。
气候带热带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群体产卵型
食 性藻食性
珍珠帆吊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4-5条背鳍软条(总数):28-31条臀鳍鳍棘:3条臀鳍软条:20-23条
成鱼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口小,端位,上下颌齿较大,齿固定不可动,扁平,边缘具缺刻。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前方软条较后方延长,呈伞形;尾鳍截形。尾棘在尾柄前部,稍可活动。体呈蓝灰色,头部具一窄于眼径的深紫色眼带,向下延伸至腹鳍始端;鳃盖后、自背鳍始端至腹鳍中端之间具一深紫色宽竖带;头部满布灰白色圆形斑点;体侧另具6-7条鑲黄缘之褐色竖带,体下部具黄色圆形斑点。背鳍黄褐色具斑纹,臀鳍蓝紫色具黄色斑点;尾柄和尾鳍深紫色,尾鳍具灰白色圆形斑点,尾棘灰白色。幼鱼和成鱼大致一样,只是体侧竖带较窄,且臀鳍软条上的斑点较少。珍珠帆吊和帆吊(Zebrasoma veliferum)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头部、体侧下部和尾鳍的花纹。帆吊的头部、胸腹部及体侧下部不具圆形斑点,而尾鳍是一致黄色,与珍珠帆吊的深紫色具灰斑色斑点的尾鳍迥然不同,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40cm
习 性栖息于泻湖和面海珊瑚礁区30米以下的水域中。成鱼通常单独生活在浪涌区以下的水层里,幼鱼则单独生活在有遮蔽的内礁区中。主要以枝叶繁茂的大型藻类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