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蛇目蝰科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
拉丁文名:Trimeresurusmedoensis
英文名:Medoggreenpit-vip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hao,1977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鼻鳞与第一上唇鳞被鳞沟完全分开;躯干中段背鳞19~21行;腹鳞150~178;尾下鳞54~80对。
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8~9月间产仔蛇4~5条。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